最近的一些展会,造车新势力拜腾给我们展示了不少新技术,小编也试着从汽车智能表面设计的角度看一看。拜腾如果能在量产车型上实现其这些概念车智能表面,那将会是最耀眼,最吸引眼球的自主电动车发展企业之一。
先说方向盘和仪表板大屏。大屏自从特斯拉以来,无疑已成为电动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一大标志。拜腾在这方面更是一骑绝尘,其众友商已经不能望其项背了。大家在感叹视觉效果炫酷的同时,也不免为其可靠性,安全性捏了一把汗。
拜腾定位为“下一代智能终端”,产品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及创新的智能人车交互系统,为步入真正的共享出行、智能出行和自动驾驶时代做好了准备,首款概念车五大核心亮点将精彩呈现。
亮点一,便是创新地在车内配备多块显示屏,最引人注目的是传统中控台由一块长125厘米、高25厘米的共享全面屏取代,方向盘位置还配备了驾驶员触摸屏。
亮点二,在于以前瞻视野打造前所未有的用户出行体验,概念车可提供五种人机交互方式。除了语音识别、触摸控制、生物识别及必备的物理按键之外,还支持先进的手势交互功能。中控台中央位置为手势传感器,前排和后排乘客均可以通过手势控制车内共享全面屏。
亮点三,通过数字云平台可以实现车内与外界的无缝互联,帮助用户充分利用出行时间在车内进行办公、娱乐、社交等功能。
亮点四,采用了不同于传统汽车解锁方式的感应进入镶嵌在B柱上的脸部识别摄像头可识别驾驶员信息,开启车门。为传达“数字力量取代传统马力”的核心概念。
亮点五,是拜腾将数字元素视觉化地呈现在外观内饰的设计当中。例如,利用车辆前、后部的灯带和发光组合成独特的智能表情,可以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开启不同的显示模式,与用户和行人进行“对话”。
对于拜腾而言,发布概念车,不仅仅是为了创造热度,更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十分贴合“电子消费”这一主题。正如拜腾在造车理念中提到的,他们要打造“新一代移动终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拜腾概念车具备双重身份,既是一种出行工具,更是一台智能设备。
这一次,拜腾概念车做得更加激进与前卫。任何一个接触过拜腾实车的人,都会被车内那块50英寸的共享全面屏所震撼,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车载大屏了。拜腾再一次诠释了“屏幕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创新造车,要知道,类似的具有超前意义的设计,往往只出现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中控台中央位置为手势控制器,彻底告别传统汽车面板上那堆按键与旋钮。更绝的是,后排乘客的面前也有独立的娱乐大屏,同样支持手势控制。
“大屏+互联网”,这样的产品特色听起来是否有些耳熟?没错,拜腾概念车就像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只是多了“四个轱辘”,或者说,是有着汽车外形的智能手机,也难怪拜腾会将这款车定义为“下一代的移动终端”。
既然拜腾将自家的汽车产品直接定义为了“移动终端”,自然希望打造出真正的智能互联系统,绝不仅仅只是做一台“能上网,能实现类似于Siri语音控制”的初级互联网汽车。这一愿景的实现,要依靠于开放云架构的BYTON Life智能系统了。
简单来说,BYTON Life是一个可以连接应用程序、数据和设备的云平台。打个比方,BYTON Life就像一个特别懂你的“超级大脑”,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如影随形的“超级管家”。我们来设想几个实际应用场景:
场景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独特的ID,而这一独特ID是依靠人脸识别的,无论保密性,还是专属性,都远胜于账号+密码的方式。基于此,BYTON Life云平台可以准确记忆你的专属喜好,比如你进入车内喜欢听什么歌,车内温度喜欢设置为多少,座椅角度是怎样,它都可以瞬间调整回属于你的记忆。在共享出行时代,这才是最贴心的管家式服务。
不管是大屏,移动终端还是人机交互的互联网,他都是我们要的汽车智能表面,我们也希望更多的造车新势力,更多的LCD产业链朋友,更多的人机交互网络的朋友一起来探讨和学习汽车智能表面这个大课题。
看过小编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做过汽车LCD和智能表面概念的一个对比文章,我还是保持一样的观点:所谓汽车智能表面小编认为就是在现有的装饰表面技术之上,集成照明和触摸敏感表面并且可实现无缝集成。在某些方面,智能表面的用户界面与触摸屏相似,但它们有一些重大的区别。首先在外面的设计 可以实现大型3D表面无缝集成。 由于3D形状的表面,也可以实现手指引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盲操作,避免在行程过程中的安全性是,毫无疑问,这就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是大屏是否具有量产的可行性或者说是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许更加看好汽车智能表面。
未来汽车内的每一个表面都可以是智能表面,包括门饰板、仪表板、方向盘、天窗模块、照明系统等等,这些表面现已由装饰作用向机电一体化用户界面发展。现在智能表面技术正处于市场导入及成长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如何把智能表面技术做到更好,需要主机厂、方案设计、零部件供应商、材料企业等的共同努力,现艾邦建有汽车智能表面微信群,长城、一汽、长安、绿驰、东风、大陆、敏实、科世达、库尔兹、日写、东丽等企业均已加入,欢迎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入群探讨,共谋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