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和3D打印都是材料成型工艺。MIM是指金属粉末注塑成型,注塑之后经过脱脂烧结成产品。其实颗粒状金属喂料既可以类似塑料注塑,也可以类似塑料进行3D打印。如果我们把MIM成型工艺的注塑改成3D打印有什么好处呢?
打样阶段:喂料→3D打印→脱脂烧结→后段处理
量产阶段:喂料→注塑→脱脂烧结→后段处理
通过金属粉末(MIM)3D打印,可以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成本。在PM2018 Euro巴斯夫(Basf)通过金属粉末(MIM)3D打印,展出了增材制造做出来的部品。
部件一:涡轮增压器叶片
部件二:模具冷却异形水路
部件三:车窗传动结构卡扣
据了解,BASF增材制造的优势:作为一站式喂料解决方案生产商提供增材制造所提供的喂料既可以预先使用在AM增材制造的3D建模打样时,也可以应用于随后的大批量生产,无需改变生产的工艺参数。保证产品的工艺稳定性、一致性以及操作的便利性;
作为全球喂料的主要领导者,提供MIM生产的喂料和AM增材(additive manufacturing增材制造)的喂料,可以覆盖各行业的个性化生产和前期产品开发打样,同时也可实现批量生产。
Basf 3D打印带来的商业机会
生产过程:原料是catamold,材料易加工,从3D打印切换到金属粉末注塑(MIM)很容易。因为使用的是同样的喂料,同样的生产过程,同样的供应商;
零部件:造型可以随意设计,可选材料范围广泛;
经济性:可以小批量生产,缩短开发时间;
本文改编转载来自阿博格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