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日前全部建成投产,预计可达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该项目正是上海石化与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联动发展的最新成果。
记者了解到,位于上海金山区的碳谷绿湾产业园,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那时金山人普遍称呼上海石化为“一工区”,上海石化从炼油开始生产出了很多基础化学品。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基础化学品,碳谷绿湾产业园的前身——金山第二工业区应运而生。2019年,园区被工信部授予“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随着环境实力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知名企业落户,进而打造雄厚的产业实力,展现高质量的经济实力。2022年6月,金山第二工业区正式更名为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并不断加快“二转二”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发展碳纤维等新兴产业。
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林说:“碳谷绿湾园区的物理空间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和仅有的环境容量,这里面大有文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淘汰这些落后的产业,腾挪出更多的空间给新兴产业,会给园区带来更多的发展动能。更多的好处在于,能耗和污染降低了,环境更好,企业也更愿意来到一个鸟语花香的化工园区。至今园区有12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企业荣获上海市绿色工厂,有绿色产品20项、绿色供应链2条。”
正因为园区企业不断开展科技创新、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产业不断转型提升,才使碳谷绿湾从2004年发展初期的产值4.8亿元、税收1461万元,发展到如今的产值300亿元、税收43.58亿元。
上海石化的溢出效应和上游产业链,为碳谷绿湾园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未来,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也将推动碳谷绿湾产业园与上海石化深度联动发展,进一步锻造金山碳纤维产业的长板,打破国际碳纤维技术壁垒,满足国家各个领域的需求。在碳纤维产业发展方面,双方将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积极争取中国石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金落地,支持上海石化持续开发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率先在国内实现“大丝束+小丝束”“高性能+通用级”碳纤维产品谱系全覆盖,积极布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轨道交通、土木工程、输电工程、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适时引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等高端纤维材料产业,合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纤维之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年产2.4万吨原丝、1.2万吨大丝束碳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