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的典型代表,正朝着与人类共融的方向发展。其中,电子皮肤(e-skin)是实现机器人环境感知、安全交互和精细操作的核心技术。
电子皮肤模拟人类皮肤的功能,能够检测压力、温度、湿度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和力学柔性的纳米材料,有望成为电子皮肤的理想导电材料之一。
典型的行业新闻如道氏技术不仅增资控股了电子皮肤厂商他山科技,还与能斯达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碳纳米管在电子皮肤上的应用。
所以,本文来整理碳纳米管在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上的应用相关信息。

一、碳纳米管的技术优势及其在电子皮肤中的适用性
碳纳米管是由sp²杂化碳原子构成的一维纳米材料,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单壁碳纳米管是由单层石墨烯片卷曲而成的无缝管状结构,而多壁碳纳米管则是由多个单壁碳纳米管同轴套构而成,形成类似多层蛋糕的结构。

道氏技术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单壁碳纳米管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并与头部供应商开展测试合作。
这些特性使碳纳米管能够模拟人类皮肤中力学感受器的功能,实现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响应。例如,人类皮肤可检测低至13 nm的突起和5 Pa的压力,而碳纳米管传感器可实现类似的检测极限。
二、电子皮肤的关键技术:碳纳米管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
1,碳纳米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一是搭接点变化,压力使碳纳米管之间的接触点和接触面积改变;  - 
二是隧道效应,管间距变化影响电子隧道传输概率;  - 
三是网络拓扑重构,大变形下碳纳米管重新排列形成新的导电通路。  
2,碳纳米管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碳纳米管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
浸渍法:用去离子水溶解 PDMS 与氯化钠的固化共混物,制成多孔 PDMS 海绵;再将其反复浸泡碳纳米管溶液,得到 PDMS/CNTs 海绵;最后用平纹棉织物封装,即得多孔 PDMS / 碳纳米管复合压阻式柔性压力传感器。

喷涂/旋涂法:将碳纳米管分散液喷涂到柔性基底(如PDMS)上,工艺简单,适合大面积制备。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可原位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薄膜,提升网络刚性。例如,通过CVD在碳纳米管模板上生长石墨烯,形成"编织薄膜",抑制循环应变下的不可逆滑移。


碳纳米管传感器不同制备方法的对比
综合来看,碳纳米管凭借卓越的电学灵敏性、力学柔性与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破解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 “感知精度” 与 “适应变形” 双重需求的核心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