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科思创表示已斥资数百万欧元入股塑料回收企业BioBTX,计划在荷兰建设全球首个采用BioBTX ICCP技术的化学回收塑料示范工厂。该工厂设计年产能2万吨/年,计划于2027年初投运。
图源:科思创
据悉,BioBTX ICCP技术可从不同来源的有机和混合塑料废料中回收可再生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并用于循环应用。
BioBTX是荷兰一家循环回收企业,公司主要通过自研的ICCP技术,生产化学品和芳烃。上述正在建设的是其首个商业化工厂,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包括科思创在内超8000万欧元的融资。
公开信息显示,科思创与BioBTX合作时长已超4年,双方还签署有两个共同开发协议,涉及科思创产品回收的进一步研发以及产品数字化生产等。此外双方还共同参与了由欧盟资助的Circular Foam 热解回收硬质聚氨酯泡沫项目。
科思创目标到2035年实现范围1&2碳中和,到2050年实现集团范围3排放碳中和。
去年落地的主要是PC物理回收产线,2023年10月,科思创已宣布其全球首条物理回收聚碳酸酯(PC)产线已在上海投产,年产量超2.5万吨。
基于此,科思创目前也在积极开发聚碳酸酯化学回收工艺,此外公司也投资布局了酶分解、智能热解等多类回收工艺。
图源:科思创
塑料回收市场需求不小。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产生废塑料6200万吨左右,回收量为1900万吨,同比增加5.6%。目前回收率上不去的主因在软包装、膜袋等低值废塑料无法通过物理工艺实现回收,因此开发高效、适用范围广的化学回收工艺十分迫切。
塑料化学回收,主要指将废塑料通过气化、催化裂解、热裂解或化学解聚的方式,转变成低分子单体,而后重新聚合制备回收塑料的循环工艺。
在这一领域,国内外众多化工巨头均有布局。其中海外企业主要有巴斯夫、陶氏、伊士曼、埃克森美孚、霍尼韦尔、LG化学、科思创、SABIC、利安德巴塞尔、Shell、道达尔、三井化学、三菱、旭化成、KBR、法国carbios、挪威Quantafuel、Plastic Energy等;国内则有中石化、万华化学、航天石化、浙江科茂环境、浙江佳人、惠城环保、恒誉环保、科泽新材料、天津渤海化工、天楹股份、久泰新材料等。
2024年以来,三菱已于1月宣布启动验证世界首个PC树脂化学回收商业化项目;4月,浙江科茂与山东京博合作的首批300千克化学再生聚丙烯的交付。此外近年来,包括SK化学、利安德巴赛尔、旭化成、巴斯夫、沙特基础工业、陶氏化学、华润化学等在内众多企业在化学回收方面也均有项目布局。
不过除工艺研发外,化学回收装置一般规模较大,这对上游原材料供应提出了一定挑战。目前国内低值废料的回收设施和产业链仍不完善,需要建设匹配的回收体系并在政策层面予以保障。类似于BioBTX项目,国内也亟待加强塑料化学循环的试点工程建设工作。
来源:科思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高分子):科思创,投资一家产能2万吨/年塑料回收材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