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苏州--蔡司中国质量创新峰会暨蔡司旗舰展示中心开业盛典隆重召开。本次中国峰会汇聚了包括领益智造、富士康等全球产业领军企业,以及电子、医疗、电力与能源、通用机械、金属加工重点行业的众多行业领袖代表,共同打造驱动产业质效跃升的世界级交流平台

 

 

 

ARAMIS新品首发:重新定义三维光学测量的技术疆界

 

峰会上,蔡司重磅推出新一代ARAMIS系列三维光学测量系统,标志着非接触式计量技术实现重要突破该系统通过高速相机与ZEISS CORRELATE智能算法协同,实现对材料应变、位移及运动轨迹的亚微米级精度追踪,颠覆传统测量逻辑,赋能极限场景应用,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半导体芯片、医疗、能源等不同行业。

 

蔡司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蔡司工业质量及研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c Wawerla博士(右)与蔡司中国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总裁平颉(左)共同为新品揭幕

 

在本次峰会期间,艾邦采访了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中国区自动化业务负责人

孙涛先生

 

受访嘉宾

 

Q

蔡司设立解决方案中心的战略考量是什么?中心展示了哪些核心功能?将为企业的智能测量升级提供怎样的加持?

首先,蔡司方案中心致力于打通需求-研发-落地的完整闭环,通过紧密聚焦企业数字化与无人化测量方面的核心诉求,将客户痛点直接转化为研发方向,确保解决方案精准匹配实际需求,避免技术与应用脱节。其次,通过整合资源实现降本原本分散的客制化项目实施(客户现场调试验收)以及区域人员协作进行集中化合作从而缩短项目周期降低实施成本,提升团队响应速度。此外,中心也着眼于引领行业认知与技术升级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与能力展示,帮助客户建立对智能测量的系统性理解,推动行业从“成熟自动化生产”向“高精度智能测量”进阶。最后,中心也承担着落地双轮驱动战略的使命:对内通过中心化平台升级运营模式,优化客制化项目交付效率,强化内生竞争力;对外则携手合作伙伴一起研究前沿技术,构建技术壁垒,从而满足客制化制造下的智能化需求。

 

在核心功能方面,解决方案中心以“展示-研发-落地-协同”为四大支柱,构建了完整服务体系。在展示层面,通过软硬件一体化方案演示,直观呈现无人化、数字化测量流程,帮助未建立智能测量概念的客户理解全链路方案,同时清晰感知蔡司技术实力。在研发层面,中心作为研发载体,围绕数字化转型、无人化测量等痛点开展研究,整合前沿技术,确保解决方案始终保持行业先进性。在落地层面,中心改变了传统“客户现场实施”模式,客制化项目的调试、验收与快速迭代集中在中心完成,从而大幅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实现方案落地效率提升。在协同层面,通过整合分散在各区域的技术与服务人员,实现集中调配与高效协作,避免人员冗余响应延迟,从而提升团队整体服务能力。

 

对于企业的智能测量升级,解决方案中心也从各方面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可视化 DEMO 消除客户对智能测量的认知空白,帮助客户清晰掌握“方案设计-落地应用”全流程,从而增强智能化升级的意愿与信心。技术效率方面,依托前沿研发成果集中化落地模式,为企业快速提供贴合场景的定制化方案,加速智能技术向生产效能转化。在成本风险方面,通过一体化方案减少企业转型试错成本,集中化实施规避分散调试的周期延误风险,帮助企业稳步推进测量环节智能化,降低转型压力。 同时蔡司通过内部资源的集中协同,能更快速响应企业需求,无论是方案调整还是后续服务支持,均能提供高效保障,确保升级过程顺畅实施

A

Q

随着柔性制造模式的普及,生产效率很大程度依赖于测量环节的智能化。蔡司的智能自动化方案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

面对柔性制造的日益普及,蔡司智能自动化方案围绕“效率、人力、体系、质量”四大核心,为客户的测量环节创造关键价值,直接反哺生产效率提升与制造能力升级

 

通过智能化流程重构,将原本依赖人工的低效测量模式升级为自动化运转显著提升检测效率并缩短生产周期。在此基础上,针对测量环节中“高频次、重负荷”的人工操作痛点,通过无人化运转流程替代人工,降低人员疲劳度与安全风险,让人力聚焦于更核心的技术与决策工作。

 

同时蔡司致力于帮助企业构建标准化质量检测体系,解决流程碎片化问题针对多数客户检测流程分散、标准不一、数据无法互通的痛点,从“来料检-过程检-终检”全链路切入,以任务化管理整合检测流程并打通数据链路,帮助客户实现检测标准统一、数据实时共享与综合分析,避免因流程碎片化导致的质量漏洞,形成可追溯、可持续优化的质量管控体系。

 

最后,协助客户通过自动化辅助质量管控,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与实时监测功能,自动捕捉测量环节中的异常数据,辅助客户快速识别质量问题根源(如生产参数偏差、零部件精度异常等),实现从传统“事后排查”向“早发现、早解决”模式的转变,减少质量问题对后续生产的连锁影响。

 

蔡司智能自动化方案不仅优化了测量环节的运作效能,也为客户在柔性制造环境下的高质量、高效率生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A

Q

请您介绍一些蔡司卓有成效的本土自动化成功案例?

案例一:模具行业——电极自动化检测,释放核心设备效能

模具生产中,电极的传统检测依赖火花机完成,这一模式直接占用火花机的加工时间,导致其核心生产功能被削弱,同时人工操作易出现误差。蔡司通过“三坐标检测 + 数据+火花机联动”实现全流程升级:用三坐标设备专门负责电极检测,让火花机回归“专机专用”的加工本职,大幅提升设备利用率;检测程序可几秒内自动生成,无需人工编写,同时将电极偏差值实时自动传输至火花机,实现数据闭环。不仅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升检测效率与精度,更体现了蔡司从“单一设备供应” 到“一体化质量解决方案”的战略升级,目前这一方案已在大量本土模具企业落地,获得广泛认可。

 

案例二:高端装备行业——叶片智能检测,破解复杂构件精度难题

汽轮机、航空发动机叶片等构件形状复杂、精度要求严苛,传统检测存在流程繁琐、效率低、数据碎片化的问题,难以适配高端装备的生产需求。蔡司以“软硬件无缝集成”构建检测闭环,依托三大核心技术:自动编程多件同检无人化运行,最终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检测生态,为本土高端装备制造提供“高效 + 精准”的双重保障,树立了复杂精密零件检测的质量标杆。

 

案例三:柔性生产场景——3D 视觉检测,适配小批量多品种需求

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下,传统检测需为不同品类产品定制专用夹具,既增加客户的夹具采购与维护成本,又因频繁更换夹具浪费时间,拖累整体生产效率。蔡司引入 3D 视觉技术替代传统夹具:通过 3D 视觉自动识别产品的位置与品类,无需为不同产品单独配置夹具,直接帮客户节省夹具成本;同时省去夹具更换环节,缩短检测准备时间,完美适配“多品种快速切换”的柔性生产节奏,实现成本与效率的双重优化。

A

 

      蔡司以解决方案中心为载体,以智能自动化方案为核心,以本土成功案例为验证,构建了“战略 - 产品 - 落地”的完整服务体系。未来,蔡司将继续携手产业伙伴绘制工业质量升维蓝图,助力中国制造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的成功转身。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