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2%,同比增长30%。
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9.8GW,同比增长25%,所占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再次下降,下降了3个百分点;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729.7MW,同比增长75%。
以新型储能中占比最大的电化学储能为例,2015-2021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从0.16GW提升至5.51GW,平均年增速为80.37%;相比同期抽水蓄能累计装机量年增速仅为9.78%。
2021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0.5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8GW,同比增长437%;新型储能新增规模首次突破2GW,达到2.4GW,同比增长54%。
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和压缩空气均有百兆瓦级项目并网运行。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占比达89.7%,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新型储能技术,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综合来看,新型储能得益于三大驱动:
01
需求驱动
-
新能源发电出力与需求高峰错位,配储可削峰填谷、平滑需求
-
经济平稳恢复是我国用电需求增长的底层动力,5G等高耗能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拉动电力需求,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正在成为电力系统中的主力。
02
技术驱动
新型储能技术优势明显,落地进程不断推进
-
相较于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优势逐渐凸显。
-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通常为6至8年,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为3至6个月,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5至2年。
-
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往往搭建于地势落差较大的地方,但容量效益强、单站规模大,适宜电网侧大规模、系统级应用;而新型储能单站体量可大可小,环境适应性强,反应速度快,可以做到毫秒至秒级的响应,能够灵活部署于电源、电网和用户侧等各类应用场景。近年来,新型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进展不断。
-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投建的基于锂补偿技术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寿命达到1万次,在福建省调频调峰应用方面效果良好。
-
蔚来汽车发布的三元正极与磷酸铁锂电芯混合排布的新电池包,可实现低温续航损失比磷酸铁锂电池包降低25%,有望用于规模储能系统。
-
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中国科学院在山东肥城建成了国际首套10MW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商业示范电站。
-
在飞轮储能领域,华阳集团两套单机600kW全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将用于深圳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收。
03
政策驱动
2021年是“30·60”双碳目标开始落实的第一年,新能源发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路径之一,而储能作为电网的“调节器”和“稳定器”,为新能源发电发展供给提供基础保障。这一年,国家支持性政策密集出台,储能项目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地也进一步明确“新能源+储能”的发展方向。顶层制度设计的加强给储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参考资料:锂电池储能深度研究报告、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储能产业交流群
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21.1 GW。其中,锂离子电池93.9%;铅蓄电池2.2%;钠基电池2.0%;液流电池1.2%;超级电容器0.2%;其它0.5%。到2025年,预计电化学储能增量将达到12GW/年,累计装机约40GW。在储能产业链中,各种电化学储能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设备、储能配套设施等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机会。为促进储能产业行业交流,艾邦特建有“储能产业交流群”,欢迎业内人员加入。
艾邦储能
更多储能资讯
扫码关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艾邦储能与充电):多项驱动力!新型储能技术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