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技术正飞速提升。机器人除了拥有仿生的运动步态,还拥有仿生的视觉和听觉交互体验,通过高精度环境感知系统,以及高精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图像、光线、距离、速度、声音等环境信息。
人形机器人机械复杂,需要性能更强大的电机、更多的机身自由度、复杂的人形双足控制算法等。2025年或将迎来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在工业生产、门店导购、医疗、教育等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从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来看,灵巧手、丝杠、减速器、传感器、电机、控制器等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高价值环节。人形机器人对各关键部件的精度要求很高,且工艺复杂,也是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加速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资料来源:特斯拉AI Day,Vehicle,中航证券、行行查、博跃资本
从材料角度看,材料的轻量化、耐磨性、耐高温性能以及强度等是人形机器人加工和设计中需要综合考察的因素。目前,热门的金属材料有合金钢、钛合金、镁合金、铝合金,橡塑材料有碳纤维复合材料、PEEK等,以塑代钢也是轻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过程中的热点话题。

欢迎加入人形机器人产业交流群探讨
国内市场方面,优必选、宇树、傅立叶、智元、云深处科技等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已经在逐步实现量产,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工厂训练、门店导购等应用,加速引领产业进程;华为、小鹏、小米、广汽集团等消费电子及汽车领域头部企业也在加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重量级玩家不断增多,加速产业发展。本文为大家介绍国内主要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家:
1.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unitree.com/
杭州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世界知名的民用机器人公司,专注于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运动控制、机器人感知等综合领域具有卓越的领先性。目前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2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180余项。据公开信息显示,宇树科技目前已获9轮融资,估值约80亿元。
宇树机器人产品包括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
-
机器狗定位行业级、消费级及科研市场,工业级机器狗Unitree B1/ B2主要用在电力巡检、消防救援等方面,消费级机器狗Unitree Go1/Go2/A1则可用于家庭娱乐、宠物陪伴、看家护院等场景。
-
通用人形机器人包括Unitree H1 / H1-2、Unitree G1。

2.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

官网:https://www.ubtrobot.com/
优必选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2023年12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是全球首家上市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包括人形机器人硬件与控制技术(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技术、高性能伺服驱动器)、人工智能技术(仿人大脑、仿人小脑)、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SLAM 及自主技术、视觉伺服操作与人机交互),以及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2.0。截至2024年6月底,优必选全栈式技术拥有245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逾450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60%,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聚焦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家庭陪伴三大场景,主要有工业人形Walker S1、Walker S,商用人形Walker C、Walker X,以及熊猫机器人优悠,并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是全球唯一一家与多家车企宣布合作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也成为全球进入最多车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3.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zhiyuan-robot.com/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致力于以A1+机器人的融合创新,协同发展机器人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三大核心AI能力,打造世界级领先的通用具身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
依托大脑-小脑-本体的全栈软硬件技术,及模型-数据-本体部署的全栈具身智能布局,智元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产品售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智元机器人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柔性智造、特种作业、科研教育及数据采集等等多种商用场景。
智元上海临港量产工厂2024年10月投产;2024 年12 月,宣布正式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2025年1月,智元机器人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刷新行业记录;2025年计划出货数千台。

智元为交互服务打造的远征A2机器人亮相荣威展台
4.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fftai.cn/
傅利叶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通用机器人独角兽企业,其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
在通用人形机器人领域,傅利叶在2023年、2024年先后发布量产两款全自研的GRx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累计出货数百台。2025年4月,傅利叶正式发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 Fourier N1,并同步开放涵盖物料清单、设计图纸、装配指南、基础操作软件在内的完整本体资源包。

5.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boosterobotics.com/
加速进化(Booster Robotics) 成立于 2023 年,早期战略面向科研教育场景,基于团队在机器人、软件、芯片和商业化等全方位经验,打造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软硬件平台,加速具身智能的落地。
加速进化为开发者提供的“Booster T1”双足人形机器人,身高1.1m,体重29kg,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充足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主打“轻巧灵活、皮实耐摔”。

目前,加速进化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已经远销到美国、德国、瑞士、阿联酋、日本等,已累计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
6. 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deeprobotics.cn/
杭州云深处科技(DEEPRobotics)成立于2017年,是四足机器人研发及应用的科技公司,创始团队根源于浙江大学,拥有超过10年的腿足机器人研发背景,在中国率先实现四足机器人全自主巡检变电站。
在人形机器人产品领域,云深处科技2024年4月发布了超高扭矩、行业应用级、高防护机器人关节J80和J100,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核心动力;2024年8月,云深处DR01具身智能通用型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具备高度灵活的运动与操作能力、复杂环境适应力、融合感知能力,并且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5年7月,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新融资,本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主要用于技术与产品研发、场景应用与拓展、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快人形机器人、轮足机器人等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7.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robotera.com/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公司由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机器人与AI领域专家陈建宇教授领衔,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北大、北理工、哈工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及世界500强企业。
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有:星动STAR1高性能通用人形机器人、星动XHAND1全直驱仿人五指灵巧手
2024年8月,星动纪元推出首款产品级人形机器人STAR 1,该机器人拥有55个自由度,最高关节扭矩400Nm、转速25rad/s,具备业界领先的动态性能,可实现3.6m/s的室外奔跑速度,并能完成稳定行走、奔跑、跳跃等复杂动作。

8. 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limxdynamics.com/
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创立于2022年,是一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聚焦打造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并衍生了包括双足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逐际动力在机器人的AI探索、算法研发、硬件设计制造上齐头并进,实现了一系列关键进展。主要产品有CL系列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等,落地应用于智能制造、工业巡检、物流配送、家庭服务等领域。
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1,具有高自由度、高灵活性、高稳定性,高性能的全身运动控制能力和精准的实时目标感知能力,可无间断地完成一系列大负载、大范围的搬运任务。

9.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lejurobot.com/
乐聚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创始成员来自于哈工大,是一家专注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智能机器人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
自2016年成立以来,乐聚始终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已陆续推出多款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衍生品,持续专注于机器人在科研教育、智慧医疗、重型运载、智能家居、工业制造等多元场景下的落地应用。
2016年,乐聚小型双足仿人机器人AELOS上市;2017年AELOS教育版上市;2018年家庭版PANDO机器人上市;2020年中型双足仿人机器人ROBAN上市;2022年参与研发冰壶机器人,助力北京冬奥会;2023年发布高动态全尺寸人形机器人kuavo;2024年先后发布面向特种领域的人形机器人Kuavo-MY、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夸父人形机器人。
向北汽越野车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用于空箱搬运及物流分拣,作业效率从人工的30%提升至50%,成为全球公布交付数量最多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人形机器人Kuavo-MY
乐聚目前拥有苏州医疗机器人总部、绵阳重载运输机器人生产基地、乐聚(山东)机器人技术研发转化中心等产业,还将在合肥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园。
10.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tlibot.com/
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川机器人,835015),成立于2012年,专注研发生产人形机器人、复合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致力于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超轻量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复合机器人及码垛机器人的定制开发等一体化服务。未来将重点构建以人形机器人为主导、以谐波减速机为支撑、以超轻量协作机器人、一体化关节、轴承耐磨强化涂层技术等为新增长点的产品布局。
天链人形机器人全身有71个自由度,身高160cm,体重43kg,电池1250Wh,单臂负重可达16kg、单腿负重可达65kg,具有超控智能、续航时间长、负载力大、灵活性好、自动避障等特点。

11.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engineai.com.cn/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总部位于深圳,专注于通用智能机器人及行业解决方案。公司创始团队来自小鹏旗下机器人团队“鹏行智能”及国内外顶尖高校(如UC Berkeley、清华、普渡等),是全球少数几家同时具备三大类型高性能动力关节(行星、谐波、行星直线推杆)研发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从本体核心零部件到运控算法均全栈自研,产品致力于面向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庭等多种场景。
众擎机器人核心产品包括高扩展性双足机器人SA01、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和轻量级开源具身智能体PM01。其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主定位工业场景,身高170cm,体重约55kg,整机共32个自由度,最大关节扭矩330N·m,常态行走速度达2m/s,可完成跑跳、抓取、上下蹲、俯卧撑等人类动作,运动性能媲美国际运动健将。

12. 深圳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pudutech.com/
普渡机器人(Pudu Robotics)是全球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领导品牌,,专注于服务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具备“移动、操作、AI”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专用、类人形和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完整布局。目前,普渡机器人拥有服务、清洁和工业三条产品线,广泛应用于餐饮、零售、酒店、医疗等十大行业,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
2024年12月,普渡首款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PUDU D9发布,身高170cm、体重65kg,拥有42个独立自由度,关节最大扭矩352 N·m,最大负载能力20 kg,最高行走速度2 m/s,具备高精度感知能力及高水平运动性能。

13. 钛虎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ti5robot.com/
钛虎机器人成立于2020年8月,专注于机器人高端硬件及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包括极致性价比的高性能比一体化关节,以及基于此开发了高性能、超轻量化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外骨骼等。
2024年7月,推出二代人形机器人T170A实体“瑶光”与“墨翟”,整体身高1.7米,采用自研轻量化关节模组,自重仅48公斤,却支持单手5公斤负载;全身具备44个自由度,通过英伟达Jetson AGX Orin 64GB高性能控制器的加持,实现高度灵活的操作与精准的感知;配备先进的激光雷达和双目相机系统,具有强大的环境感知与避障能力;腿部关节的扭矩密度高达220Nm/kg,可轻松完成单腿跳跃等高难度动作。

14.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galbot.com/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GALBOT)成立于2023年5月,专注于具身多模态大模型通用机器人研发。创始人王鹤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团队成员已发表100余篇国际前沿学术论文,具备世界领先的具身智能研发能力,拥有千万级销量的智能硬件产品的量产经验。
银河通用设有北京、深圳和苏州三地研发中心,与北大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分别成立了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同致力于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创新。
2024年6月,首代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 (G1)正式亮相,拥有可以感知通用环境和理解用户指令的多模态大脑大模型,成功率超过95%的跨形状材质的泛化抓取技术;采用双臂+单腿+轮式底盘设计,实现了全方位的360°移动能力,身高为173cm,臂展为190cm。

Galbot (G1)适用于商业零售领域,目前已与美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线下零售、智慧货仓、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围绕机器人赋能服务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Galbot (G1)应用还可扩展至工业、物流等多个领域。

15. 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magiclab.top/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具备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链条能力,可自研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驱动器、主控等核心零部件,主要产品包括通用人形机器人MagicBot和仿生四足机器人,覆盖工业、商业和家庭场景。其核心研发团队多来自清华、上海交大、浙大、北航、纽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机器人及AI算法领域经验丰富,创始团队曾参与小米机器狗“铁蛋”的研发。2022年底团队布局人形机器人,2023年初发布首代产品并持续迭代升级。

2025年3月,魔法原子正式推出人形机器人“小麦”,身高174cm,具备42个自由度,搭配自研灵巧手,配备多种传感器,并搭载DeepSeek大模型,可以在商业服务场景应对各类服务需求。包括基于VLM视觉语言大模型能力,识别分析用户特征,基于相关信息预测用户偏好,提供对应服务。
魔法原子预计2025年将有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场景。
16. 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weilan.com/
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9年,打造面向所有家庭和企业的个人机器人。具身智能产品包括BabyAlphaA2系列、BabyAlpha chat系列BabyAlpha Dev系列、BabyAlphaS、人形机器人等。

蔚蓝科技预计2025年Q4推出办公场景下的人形机器人服务,届时企业客户将可以通过非常经济的月薪雇佣未来人形机器人从事行政、财务和人力资源的事务型工作。
17. 江苏软通天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软通天擎成立于2024年12月,是软通动力(301236)旗下专注于机器人系列产品设计与研发的子公司,由软通动力(65%)、智元机器人(5%)等共同持股。软通天擎整合软通动力在软件研发、行业数字化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广泛的软硬件生态优势资源,致力于推动机器人从专用迈向通用行业应用,为各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2025年1月,软通天擎机器人发布了旗下首款交互与教育双足机器人天鹤C1,定位科研教育和交互服务场景。天鹤C1基于首创自主研发的星云具身智能计算平台,采用算法软件定义硬件的模块化技术架构,提供丰富的原子动作算法库,支持多种大模型接入,在交互服务与科研教育场景与生态伙伴一起打造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18.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gotokepler.com/
开普勒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8月,聚焦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特种行业、科研教育等多元领域,以创新驱动定制化解决工业场景解决方案的落地,旨在打造人形行业领先落地的蓝领人形机器人,并与多家行业巨头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已申请国内外专利30余项,授权10余项。
在工业场景的实际部署中,开普勒自研的K2“大黄蜂”身高175cm、体重75kg,全身有52个自由度;整机算力达100TOPS,能够实现高效的决策能力;自研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具有高负载、长续航、高精度的特性;自研精旋动力旋转执行器,保障机器人动作的精准性和高稳定性。自研灵巧手单指配备25个力触点,手腕为六维力传感腕,表现出人手般的细腻感知与控制力。

开普勒先行者K2在上汽通用开展实景训练
19. 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www.digit.com.cn/
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 年 3 月,秉承让机器人拥有温度的初衷,重点布局了人形机器人多模态互动大模型算法及智能硬件的研究,并实现了从设计、研发、生产到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目前产品已涵盖交互服务领域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系列,仿人机器人系列、IP系列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交互平台。
2024年8月,数字华夏推出仿生人形机器人夏澜S02、IP系列机器人星行侠P01、通用人形机器人夏起X02,覆盖商场导购、养老陪护、政务大厅等场景。

仿生人形机器人夏澜S02
20. 上海优理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unix-group.ai/
优理奇机器人(UniX AI)成立于2024年4月,聚焦构建高训练效率的可泛化模仿学习架构以及低成本模块化的稳定本体,加速推动具身智能普惠点到来。核心团队来自全球顶尖高校及优必选、追觅、大疆、华为、博世等知名企业,累计发表400+顶会顶刊论文,具备全球领先的算法、硬件及产品化能力。创始人杨丰瑜(来自耶鲁大学,全球触觉融合多模态大模型UniTouch及视触觉数据集Touch and Go第一作者)与首席科学家王贺升(上海交大教授、IROS 2025全球总主席)领衔,团队在机器人感知、控制及产业化落地方面经验丰富。
优理奇UniX AI轮式双臂人形机器人Wanda 2.0行走速度90m/min,底盘采用轮毂电机,搭载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RGBD 相机组成的综合雷视感知系统,完成复杂场景中运行的精准避障,首创 8DoF 仿生手臂,腕部采用球关节构型,灵活性能更高,兼具大臂展、高爆发、力矩及轨迹精确控制等。2025年5月,万元级Wanda 2.0正式开启量产。

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Martian 身高160cm,50kg,最大移动速度3m/s,电机最大扭矩
450N.m,7 自由度双臂,6 自由度双腿,能够蹲下、弯腰搬取地面上的物品,物业安防、 养老陪伴、娱乐展示、教育教学等场景,通过自研高性能矢量控制技术,确保了每个关节的精准控制与响应速度。

21.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具身科技成立于2024年9月,核心技术团队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嫡系创业团队,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与川哈院投资入股,致力于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本体与小脑领域的杰出供应商,通过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小脑、大脑及行业应用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2024年12月,具身科技自主研发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SKYWALKER I)正式发布,身高165cm,重约50kg,续航时间达1.5小时。从图纸到落地,仅用69天就完成了,创造了中西部地区商用化人形机器人最快纪录。

22. 千寻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spirit-ai.com/
千寻智能(Spirit AI)成立于2024年2月,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具备AI+机器人全栈生产力级技术能力的具身智能公司,也是华为目前在具身智能领域唯一投资的企业。千寻智能致力于打造世界级通用人形机器人和下一代具身大模型与学习算法,让通用的机器人伙伴走进千家万户,驱动世界迈向智能机器人时代。
2025年6月,千寻智能发布首款商用级人形机器人——Moz1。Moz1拥有26个自由度(不含灵巧手),基于一体化力控关节打造,在速度、精度、安全性和仿生力控方面都达到了行业较高水平。据公开资料显示,Moz1一体化关节的功率密度相比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提高了15%,充分展示了千寻智能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硬件上的强大技术实力。

23. 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codroid.ai/
埃斯顿酷卓成立于2022年7月,深研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产品落地场景聚焦在体力搬运和灵巧装配。
2024年9月,埃斯顿酷卓人形机器人CODROID 01首发亮相,身高170cm,重量<80KG,单臂负载5KG,步速3KM/H,单臂自由度7,单腿自由度6,全身最大自由度44,灵巧手自由度6-7,采用一体化关节模组,核心部件全自研,模组响应速度快,扭矩密度高,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低噪抗冲击,通过视觉感知模型可获得自主抓取、放置工件的能力。

2025年6月,埃斯顿酷卓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产品CODROID 02,身高170cm、体重70kg、单臂负载5公斤,全身自由度可达31个(不含灵巧手)。相较于初代机型,CODROID 02可实现全身所有关节的运动能力,在复杂场景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均有显著提升。

24. 合肥零次方机器人有限公司

零次方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25年1月,由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AI&Robot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培育孵化,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底层技术创新,致力于推动L2级智能化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具备本体硬件与前沿算法的全栈研发实力。目前,已推出双足人形机器人Z1、具身操作机器人F1、轮式人形机器人Zerith-H1。
轮式人形机器人Zerith-H1主要面向类家庭服务垂直场景(酒店、餐厅等),搭载的垂直场景操作基础模型Zerith-V0,为类家庭服务场景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25.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zj-humanoid.com/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于2023年1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府单位的指导与支持下,由熊蓉教授及团队联合多家知名产业方共建,重点开展人形机器人“大小脑”关键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与应用,全力打造集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产业辐射于一体的科技公司。
2024年3月,推出第一款商业化产品「领航者1号」,身高150cm,体重50kg,拥有39个自由度,单臂负载4kg。搭载彩色相机4个、RGBD相机2个、IMU2个,边缘算力275 TOPs。

2024年8月,推出首个具有精确技能作业能力的人形机器人“领航者2号NAVIAI”,身高1.65米,体重60千克,可以在水泥路、柏油路、塑胶跑道等多种路面平稳行走,最快步行速度可达每秒1.5米,能够适应多种地面,达到拟人化全身协调运动,最快速度≥6km/h,支持物品搬运、物品抓放、伺服插孔等作业能力,可持续作业 2 个小时。成为全国首个全尺寸、全自由度、具有精准技能作业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26. 鹿明机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Lumos Robotics鹿明机器人成立于2024年9月,由前追觅人形机器人业务负责人、资深机器人专家喻超创办,核心研发团队来自清华、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顶尖高校。旗下产品包括机器人关节模组、视触觉模组等核心零部件和LUS、MOS两大系列人形机器人。
Lumos Robotics鹿明机器人全新一代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US2,是全球首个实现1秒内闪电弹射起身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160cm/55kg真人比例设计,关节扭矩400Nm,3kg负载精准操作,搭载NVIDIA Orin芯片、275TOPS算力,可实现每秒万亿次动作决策。未来,LUS2将凭借其极致的敏捷性、强大的负载与感知能力,赋能工业、服务、科研等多领域。

27. 北京灵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灵御智能成立于2025年2月,由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前硬科技投资人金戈,携手同样来自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顶尖团队共同创立。
目前,灵御智能已经成功推出了集“灵巧操作末端 + 双七轴机械臂 + 轮式底盘”于一体的机器人原型机,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具身操作智控云平台,能够在人类的指挥下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任务,并且能够全方位收集高质量的操作数据,用于持续优化算法的可靠性。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有效克服了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过度依赖全自主模型决策所导致的“不可靠”问题。

28. 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tjchenxing.com/
阿童木机器人自2013年创立以来,专注于并联Delta机器人、高速SCARA机器人、视觉系统等智能制造技术,为食品、制药、日化、3C、PCB、光伏、锂电等细分行业客户提供高速机器人产品以及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2025年5月,阿童木机器人发布天津首款人形机器人——“天兵一号”,高 1.4 米,不仅能弯腰捡螺丝,还能绕到设备背后插线。“天兵一号”全身搭载37个自由度仿生架构,可充分覆盖机器人全域运动,机器人的腰部与颈部位引入了并联机构,承载能力更大、旋转更自由,承载能力有200公斤,手臂的承载能力有5公斤,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决策的能力和行为,比一般工业机器人更智慧更聪明,可应用在食品、药品、电子、新能源等行业。

29. 星海图(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galaxea-ai.com/cn
星海图(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打造"一脑多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公司,旗下产品有全尺寸双臂仿人形机器人GALAXEA R1、全新一代防人形通用机器人GALAXEA R1 Pro、数据采集双臂移动平台GALAXEA R1 Lite以及机械臂A1。
星海图R1系列全尺寸双臂仿人型机器人,站立高度约168厘米,具备80厘米的操作半径,和下触地面、上触2米的操作空间,配备了星海图自研双臂轻型高动态6自由度机械臂A1,4自由度躯干(支持升降、俯仰、横摆)和全向矢量底盘,用以支持各种场景下的移动操作需求,可以完成搬箱子、捡零件、开关门、按按钮等操作任务。

30. 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https://casbot.tech/
灵宝CASBOT成立于2023年8月,致力于运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创造出能够替代人类执行高风险、高强度以及单调重复工作的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品。
2024年11月,灵宝CASBOT推出首款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是一款定位于多场景落地的通用类脑智能机器人,整机身高179cm,体重60kg,拥有52个自由度,算力达550T,作业续航时间超4小时,具备稳定的全身协调控制能力以及可快速学习、可泛化的长时序灵巧操作能力,目前已开始交付。

31. 珞石(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rokae.com/cn/
珞石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2023年起,珞石机器人开始布局“机器人+AI”战略,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赋予机器人更强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目前,珞石机器人已推出人形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产品,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助力行业智能化升级。
珞石人形机器人依托全栈自研核心技术优势与全力控关节协作机器人产品,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具身智能引擎、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以及VLA大模型智能中枢,结合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具备自主任务分解能力、实时动态决策能力、类人级运动与操作灵活性,可胜任各类复杂操作泛化任务需求。

32. 北京动易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易科技成立于2024年6月,创始人兼CEO任晓雨具备丰富的足式人形机器人和强化学习开发经验,先后任职于机器人厂商优必选和傅利叶。动易科技致力于打造新一代通用具身智能体,通过全栈自研硬件、端到端运动控制系统及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为工业、特种作业和生活服务等领域提供新一代AI生产力,产品矩阵涵盖了多尺寸人形机器人、一体化摆线关节模组零部件及其他多种形态的机器人硬件。

2025年5月12日,广州动易入驻广州海珠区“琶洲模方”大模型孵化平台,获得算力、数据、场地等资源支持,重点推进人形机器人核心算法研发与场景化应用测试,未来将依托广州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优势,加速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医疗、家庭服务等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33. 北京理工华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haribit.com
理工华汇成立于2015年,是北京理工大学唯一授权的人形机器人中试熟化平台,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开发与应用,拥有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自主开发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一体化关节等核心部件,为客户提供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与机器人整体系统服务。
据悉,理工华汇汇童系列已有汇童6、汇童7、汇童8等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2024年7月,“汇童7”亮相北京科博会,身高1.65m、体重55kg,采用自研高爆发电机和关节,具备环境感知能力,可实现走跑跳摔滚爬等多模态运动,跑步速度达7.5km/h、起跳高度超0.5m,双足原地跳跃距离超1m,数据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目前跳得最高,跳得最远的电驱动人形机器人。
目前,理工华汇人形机器人已在特种场景应用中进行了初步测试,未来1~2年有望实现小规模应用。新一代特种人形机器人也即将面世。

2025年2月,理工华汇全资子公司武汉光谷华汇推出“楚宝”系列人形机器人,身高160cm,体重60kg,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关节,具备走、跑、跳、摔倒爬起等功能,主要面向公共安全、特种作业等领域,如重点区域巡逻、消防救灾等高风险、高难度任务。

34. 武汉格蓝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glroad.com/HumanoidRobots/index.aspx
格蓝若机器人成立于2025年,承继格蓝若精密原有的智能机器人业务、资产及人员,基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利技术,已经在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领域进行了研发并形成了产品。
格蓝若“劳动者”系列机器人,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采用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算法,可负重40公斤至60公斤并实现直膝行走,力大又灵活,已实现独立行走、负重行走、上下楼梯、爬坡、语音交互等功能。

“劳动者”系列机器人适用于劳动密集型场所,已瞄准电力巡检—运维需求,将率先在电网变电站场景示范应用,代替人开展值守、巡检、运维等工作,在带电环境下代替人类操作者执行相关危险作业。同时,也在积极推进燃气巡检、医疗帮护、消防救援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35. 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光谷东智成立于2025年2月,由东阳光联合智元机器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灵初智能共同成立,致力于成为华中首家具备完全独立生产、研发、交付服务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计划在2025年生产300台人形机器人,并逐步扩大产能至每年千台以上。目前光谷东智首批人形机器人订单已落地。
光谷东智研发的小智机器人,身高170厘米、体重70公斤,与参会嘉宾、教育工作者及学生进行了深度互动,举办多模态交互、自适应学习、智能体切换等核心能力,可用于AI教育、健康疗养、陪护等场景,已在武汉多所中小学试点应用。

36. 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noetixrobotics.com/
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Noetix Robotics )成立于2023年9月,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制造,核心创始人员来自于清华大学与中科院等多所知名院校,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本体,机器人仿生,以及具身操作系统等多个方向的研发。
松延动力3月14日推出新一代人型机器人N2,高度1.2m的仿生紧凑设计集成了18个高性能关节,30kg的轻盈体重,却拥有150N.m的大扭矩膝关节, 以及3.2m/s冲刺速度,是全球首个实现多场景连续空翻的机器人,集奔跑、舞蹈、单脚跳等高动态动作于一体,适配教育导览、文旅展示等多元化场景拓展。

37. 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www.vizumtech.com/
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Vizum”)创立于2016年,专注于立体智能视觉系统和智能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及应用,拥有3D立体智能相机整体解决方案和完整的智能机器人的生产线,并形成了以自主核心算法、核心软件、核心硬件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目前已经申请及授权的软硬件技术专利1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0余项。
人形机器人产品有双足版人形机器人、采摘版人形机器人、AGV版人形机器人以及灵巧手等。


伟景智能双足版人形机器人
38. 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ai2robotics.com/
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由国家创新领军人才郭彦东博士创立,核心团队汇聚AI、机器人和规模量产领域的顶尖专家,致力于研发生产通用智能具身终端。
智平方推出的Alpha Bot 系列通用智能机器人,搭载自研具身大模型 AI2R Brain,具备卓越的空间智能与学习能力,可适应多样化场景需求。

智平方通用智能机器人 Alpha Bot 系列
39.武汉格蓝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武汉格蓝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2月,是武汉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公司,承继了格蓝若精密原有的智能机器人业务、资产及人员,已经在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领域进行了研发并形成了产品。2025年5月,获精锻科技5000万元A轮融资。

格蓝若“劳动者”机器人,身高1.8米、体重95公斤,采用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算法,可负重40~60kg并实现直膝行走,能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进行训练,学习各种复杂动作和技能。目前已在电力、文旅服务等领域投入实际运用。
40. 跨维(深圳)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官网:https://www.dexforce.com/
跨维智能成立于2021年6月,以Sim2Real技术为核心,致力于研发高通用性具身智能技术并进行机器人规模化商业落地,目前已经在多个商业场景中,实现了利用100%合成数据,在毫米/亚毫米的操作精度要求下,达到99.9%以上的任务成功率。
核心产品包括PickWiz及X-Wiz 具身大脑,以及面向商业服务、智能制造、康养陪护等场景,推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DexForceW1系列。

跨维智能 DexForce W1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