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装置采用了浙江智英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发的先进的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制己二腈工艺技术,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更高的产品收率、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强的工序稳定性,具备催化剂性能优、产品质量高、节能环保和成本控制好等显著优势。
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己二腈生产装置,从工艺技术授权到工程设计,从催化剂保供到产品应用研究,本项目肩负着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核心工艺与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的重任,智英公司将提供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服务。

浙石化25万吨/年己二腈装置项目是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高端新材料项目的一个子项目。项目总投资428.2911亿元,除25万吨/年己二腈装置外,还包含1#28万吨/年己二胺装置、1#50万吨/年尼龙66聚合切片等18套生产装置。
作为生产尼龙66的核心原料,己二腈在工业领域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子器件微型化等高端应用场景的爆发式增长,己二腈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全球化工产业正迎来以己二腈为核心的关键转型期。
尤其在“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传统己二腈生产工艺因高能耗、高排放、低质量、低效益而面临严峻挑战,而智英创新的丁二烯高附加值产品工艺平台,拥有卓越的原子经济性和绿色工艺特性,并将通过构建“氢氰酸-己二腈-尼龙66”一体化产业生态,为应对未来高端材料市场的结构性需求提供战略保障。
己二腈在尼龙产业链中(尤其是在尼龙66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誉为尼龙产业链的“咽喉”。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核心原料,是聚酰胺和特种聚氨酯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
尼龙66,即聚己二酰己二胺,是一种高性能的热塑性树脂。它拥有诸多卓越特性,如密度低、化学稳定性好、力学性能优异以及出色的电绝缘性和易加工性,这使得尼龙66在汽车、电子电器、机械仪器仪表等多个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尼龙工程塑料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尼龙纤维的需求也持续旺盛。特别是在汽车行业等消费市场的强劲拉动下,国内对尼龙66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然而,一直以来己二腈在海外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行业,仅英威达、奥升德、巴斯夫等几家企业能生产出己二腈,它们通过掌控己二腈把控了全球尼龙66的供给。
全球已投产己二腈产能及工艺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内目前拥有在产己二腈产能的公司,英威达上海最大,但是美资企业,未在国内上市。
华峰化学是上市公司,但由于主产品是氨纶(占比超90%),且其使用的技术路线为“己二酸催化氨化法”,工艺路线长,成本高,已被市场淘汰。
天辰齐翔是国产己二腈的绝对龙头,但其为中国化学集团的子公司,未上市。不过,神马股份通过参股天辰齐翔,可以说间接受益于己二腈涨价。
最后一家是神马股份(600810.SH),其5万吨丁二烯法己二腈项目已于2024年底投产,项目总规划产能20万吨。
然而,由于国内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行为特征,一旦某种“卡脖子”技术取得突破,面临的就是蜂拥而至的资本。
目前,中国己二腈-己二胺产能有115.03万吨,据统计,截止到2025年3月中旬,国内还有26家公司规划、布局、建设己二腈,产能合计416.2万吨。

目前己二腈工业生产有丙烯腈电解二聚法、丁二烯法和己二酸催化氨化法三种方法。其中己二酸法投资额低,但现阶段己二酸价格偏高,且己二酸法能耗高,且副产品较多,工艺过程包含多个流程;丙烯腈法反应过程仅需一步,产品易于精制提纯,但丙烯腈毒性和腐蚀性较强,且丙烯腈价格较高,产能规模难以扩大;相比之下丁二烯法反应温和,能耗低,产品收率高且质量好,是目前较好的工艺路线,也是目前最常用工艺路线(占比 66.6%)。
己二腈的消费结构较为集中,以尼龙66(PA66)和HDI为主,国内己二胺需求中尼龙66占比约84%,HDI占比约15%,其余不足1%。己二胺还用于生产尼龙6T、尼龙6等特种尼龙和高温尼龙,少量用于聚亚胺羧酸泡沫塑料和粘合剂、橡胶制品的添加剂、纺织和造纸工业的稳定剂、漂白剂等。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材料生产和消费地区,己二腈的国产化和规模化,己二腈下游的特种异氰酸酯将进入多品种、规模化时代,己二腈将重塑聚氨酯产业结构,聚氨酯正迎来变革和升级。